但有一个问题,匈奴人是否会想到这一切。
如果要是这一策略被匈奴大单于获悉,到时候他只要吩咐自己的手下,假意接受大秦的策反。
在初期,大秦即便是策反了一些将佐肯定也不敢让他们马上就投入战事当中。
一来当心他们反复无常,二来也要避免其同族相残,真要是突然不忍心了。
到时候反戈一击,秦军就算承受不住了。
所以肯定需要一个稳定的时期,那么这个稳定时期的过程之内,一切战事,自然还要秦军一力承担。
那么问题就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秦军的战损非但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甚至他们还要多浪费一份粮食出来。
这是不划算的。
即便是秦军可以拖过这段时间,然而随着加入秦军的匈奴人越来越多。
秦军是不是自然而然的也要开始担心这些匈奴人的安定因素
虽说双方合兵了,可为了安抚他们必然要给予更好的待遇,到时候过程当中谁也不能保证双方不会发生摩擦。
一旦摩擦出现,该怎么办?
……
且不论匈奴人的本性,单单就是那么多人,每一个的脾气秉性可能都不同。
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双方内部之间的争斗。
届时秦军方面必然要小心翼翼,这就已经分心了。
然后还有在阵列布局上,假设匈奴人已经完全稳定,可以上阵了,那么了能够更好的让左右贤王辅政。
所以才定下了这么一条,可以让左右贤王随时保护自己安全的策略,当然贤王护卫队本身,是在其左右贤王上任之后组建的。
而一旦其人被撤免了左右贤王的职务,则护卫队也要随之解散。
所以这两支队伍,绝对是匈奴中唯一存在的“相对自由军队”。
……
而这一点“自由”也正是被赵祯看重的关键。
唯有他们才有可能在不经过大单于的控制下,进行调动了,两万多人虽然不多,各家也不过一万多点罢了。
可要是他们合兵一处,那就绝对是一支足以威胁到大单于的军事力量。
放眼整个匈奴,也只有他们可以在最快速的情况下,包围匈奴王庭制造一场兵变!
当然匈奴大单于为了避免这一天的到来,所以历届单于都会致力于让左右贤王之间的关系不那么莫逆
非如此不能控制局面。
……
“老师其实我看中的并非是匈奴其他的兵马,而是贤王护卫队。”
“只要左右贤王愿意与我们合兵,到时候这两支队伍就可以在最快的速度内,控制匈奴王庭,同时将匈奴大单于,彻底赶下神坛。”
赵祯这一番话,虽不是振聋发聩,但也将谋略与眼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甘罗还能说什么?
他虽然是做老师的,可此刻也是心悦诚服!
他承认自己的确没有想到这里,如果要是想到的话,那么他现在也就不至于刚刚还说那么多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