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被发现,双方无论理由都要受到严苛的刑罚,在军中的要求更甚过百姓。
军纪是第一的,保证军队的整体面貌,在历朝历代都是都一等的大事。
因为一旦军貌有问题,百姓们只怕就会不相信他们。
另外的关键在于行军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整体,虽然军人干脆豪爽,但是这其中又有谁能保证不会有那么一两个的小肚鸡肠之徒?
一旦要是因为械斗,产生私人恩怨,那么在之后的战场上,又如何能信任别人,或是被人信任?
军中要是连信任都没有了,还怎么打仗?
所以在秦军之内,怎么吵吵怎么骂都成,就是不允许动手,更别提械斗了。
世人都说秦法苛责,但是实际上这样做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关键,也是外人看不到的。
既军人,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吃饭的。
前一刻还在把酒言欢,下一秒只要战事开启,就不知道有谁能够生还。
这种血火生死之间的转换,难道还不足以令人珍贵吗
反而还要去和其他人发生争端,那是多么不值得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要点,也是秦军如此严刑峻法的至关重要所在,既全军一统之心。
……
凡械斗、私斗者,无论胜败,必生嗔心,这样一来在嗔心的唆使下,他们就会从服从者,改变为命令的制造者。
如此身份转换,很容易让他们出现对战术的抗准备出去换班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刚刚那些人里其中一个的行礼。
然后就有骨牌从里面掉了出来。
这是博戏用的东西,在百姓家可以玩,但是军中决不允许。
所以当时他们不让那些人进来的目的,是想拿博戏用的骨牌收好,然后再转交给上司。
这不是打小报告,而是因为博戏害人不浅,尤其是在军中,那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东西。
与械斗的问题相同,博戏一旦玩的疯了,那可是不管不顾,六亲不认的!
而秦法之中还有连坐一说,他们作为同营的兄弟,自然就更不能熟视无睹了。
在军法中,检举揭发者,免连坐,而且被检举人只要承认,也是可以减轻刑罚的。
毕竟法理不外乎人情。
秦法虽苛,但也有人情在里面。
赵祯听过微微点头,如果是这么看来,后者倒是没有做错。
可他们为何械斗呢?
……
按照后者的说法,是因为对方发觉骨牌之事,不想受罚想让他们跟着把这事隐瞒下来,但其不同意
双方之间发生了争吵,本来他们都是当兵的血火洗礼出来的硬脾气。
再加上老秦人本身就好战,善战,所以吵着吵着,不免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随着双方越发激烈的争吵,最后厮打爆发。
要么不打,打人就没好手,自然也就引发了械斗。
赵祯心中一凛,看着他们身上带伤的样子,是又生气又无奈。
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按军法执行就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