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赶海:赚钱娶美女,人生赢家! > 第4章 养殖扇贝没挣到钱
    当然,随后老妈在知道这事后,我免不了又挨了一顿臭骂。

    好在此时老爸开船回来了,听说收了半舱对虾,估计得有上千斤。

    老妈要去帮忙,我便缠着她也要去看看。

    到了海边时,船已经停靠在沙滩上,正随着海浪前后起伏。

    大人们正从船头一篓子一篓子往下卸货。

    我走近一看,哇塞!这虾个头真大,差不多三四个头一斤。

    这是正宗的海捕大对虾,也称青虾(对虾中的母虾),身上还有绿光。

    公虾被称作黄虾,个头偏小,一般810个头左右一斤。

    QD正宗的青虾38块连一只也买不到,当然这说的是现在!

    这事不想提了,否则又要说我蹭流量了。

    现今养殖的黄虾小一些一般在816个头左右。

    水质不好的地方养殖出来的虾会有土腥味,不过胜在价格低。

    而在当时,海捕对虾在岸上才卖一块来钱一斤。

    在海上收货价是7到8毛,也就是一斤虾能挣个三四毛钱。

    这一船虾基本毛利在三四百块,非常可观,收货地就在离家门口不远的地方

    ,船跑一小时左右的路程。

    那时柴油非常便宜,不到两块钱一升。

    渔船小机器马力不大,记得开始时只有6.5马力,一趟来回也就烧个二十块左右的油钱。

    收货卖货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一般两到三人合伙。

    做生意的船,基本上都是自己家兄弟或朋友合伙干。

    每人每天能分个一二百块,有时天好,能跑两三趟,分得还要多一些。

    这也就是为什么沿海地区能先富起来,那时你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钱?不顶人家一两天挣的。

    我老爸最早在市渔业公司干活,改革开放后,辞职自己下海做生意,算是走在了前面的那批人。

    后来渔业公司也倒闭了,只是保留了几对远洋的大船,一次出海要很长时间。

    一年当中就年底过年时回来住个十几天,之后坐飞机出国,一般合同一次签两年。

    看到大人们在忙活,于是我也靠前,走到船边时用手扒住船板,一个跳跃,借着手上的力,上了船头。

    船身不太稳定,因为会随着浪头前后蹿动,我看到整个船舱都是闪着绿光的大对虾。

    正在好奇间,一个浪头打来,船身猛的向前一拱,我一个掌控不住,身子向着船舱一头扎了进去......

    好在那时我体轻,下面又都是虾,给我当了垫子,我才没磕着,不过也把我吓个够呛!

    我想站起来,但是船舱里都是虾,很滑,加上船还在随浪移动,我试了两三次都没能站起身来。

    老爸回头蹲下身子一把将我提溜了出来,见我浑身无事,只是衣服裤子湿透了。

    他将我放到沙滩上,嘱咐我回家换衣服。

    老妈刚才也看到我掉进船舱里了,见我上了岸,过来就要拧我的耳朵。

    我哪能让她拧着?还不等她靠近,拔腿就跑!

    “你这个小兔崽子,别跑!回家再收拾你!”

    听到老妈在身后叫喊着,我的速度更快了!

    对于童年来说,钓鱼只是一种爱好!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时间很快来到了1992年,我也搬到了新家,家里并没有添置什么家具,都是之前的家具又搬到这里。

    老爸将7米的6.5马力挂机小船卖掉后,又重新建造了一条12米19.5马力的船,在当时属于比较大的木质船了。

    那时开始流行水产养殖业,很多人开始养殖扇贝,主要用来挖扇贝柱卖。

    当时的收购价格相当不错,新鲜扇贝柱20多块钱一斤,最高到过26还是28的。

    当然有涨就有跌,随着养殖的人越来越多,最低到过18块左右。

    家里收货挣得十五六万全部投了进去,所剩不多。

    盖房子花了大概两万多,自己还搭上不少人力。

    建造这条新船,请了两个木匠,老爸还给打了下手,就在沙滩上造的。

    本地有个造船厂,人家只接钢壳船,这种小木壳船,人家根本看不上。

    所以村里人都自己找木匠建造,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大点的船不到一个月就下水了。

    而小一些的木船半个月左右就差不多了。

    建造这船又花了1万8千多,现今都不再批小木壳船的建造证了。

    因为我们这边建造海洋牧场,将到期报废的小木壳船拆掉机器装满石头都统一沉入海底,当做天然礁石,用来聚集鱼群。

    说起养殖扇贝这块,投的早的都挣钱了。

    因为后来养殖的多了,水质受到影响,扇贝还没长大就开始死亡。

    一直找不到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加快出笼的速度,导致扇贝没有太大的个头。

    我前面所说的都是栉孔扇贝。

    后来大家又尝试养殖港湾扇贝,这种扇贝肥度不错,就是价格太低,跟栉孔扇贝差了一倍。

    价格太低,基本上挣不到什么钱。

    我家搞养殖不算早也不算晚吧,不管挣多挣少,还算是挣钱的。

    只是这个活太累了,记得老爸当时是和三姨夫合伙干的,连我都经常周六周日帮着洗扇贝笼子。

    扇贝笼子的网口上长满了海菜,要放一段时间,一般夏天,等它呕烂后,装车拉到海边或河边洗干净,这样笼网上的杂物就轻松掉落了。

    后来感觉挣钱太慢了,于是合伙出海贩鱼,这已是三年后了。

    时间来到了94、95年左右。

    记得是四人合伙,有二姨夫,四爹,还有家里一个亲戚。

    这时近海的鱼已经不太多了,禁渔期基本就一个多月,再加上休渔期的偷捕,起不到保护海洋资源的作用。

    而那些放流网的渔船,也渐渐离开岸边,前往30多海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去放网了,要跟着鱼的巡游路线走。

    这种情况下,12米的渔船已经不够用了,装不下太多的鱼货。

    因为离岸远,为了鱼货新鲜,你的船需要带冰块。

    而一旦带了冰块,你的鱼货就不好倒腾,船舱有限,来回折腾太费时间。

    于是四人合计,花了5万多买了一艘100马力,15米长用了四年的二手渔船。

    我只记得最后几位船号是351。

    别看这艘船只比我家那艘12米的渔船长了3米,但却宽了1米,深了1米,装货量几乎多了一倍。

    而且带有专门的冰舱,加的冰可以存放两三天都不容易化。

    还配有一个独立的小型驾驶室,可以睡四人。

    前面一个冰舱,两个鱼货舱,舱底都用木板做了隔断,可以装周转箱,方便鱼货的装卸。

    同时还能防止风浪天箱子在里面乱窜,损坏鱼货。喜欢赶海:赚钱娶美女,人生赢家!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